IM体育官方网站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正文
瀏覽次數:
相關信息分類: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索 引 號:014109429/2018-00042
規定積極主動公示劃分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透明化的方式:主動公開
文件下載順序號: 發布消息組織 :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自動生成時間日期:2019-01-07 公開透明日期英文:2019-01-12 廢止日期:有效地(di)
玩法概括: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8年1月7日在常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丁純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全力增創發展新優勢、種好常州幸福樹,順利完成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本屆政府的良好開局。
  (一)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經濟發展量質齊升。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位居前列,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80億元,增長8%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8.8億元,增長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90億元,增長8%左右,其中工業投入2100億元,增長9%左右;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34億元,增長10.5%;進出口總額突破300億美元,增長12%;實際到賬外資25.5億美元;工業應稅銷售、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首次超過萬億元。扎實開展“重大項目提升年”活動,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省重大項目開工數全省第一,省市重點項目開工率雙雙實現100%,全年新增重大簽約項目23個,其中時代上汽先進動力電池及系統化等5個項目超100億元或10億美元;同方威視制造基地、常州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一期等41個省市重點項目竣工投用。堅持把企業上市作為增創發展新優勢的關鍵一招,出臺“十六條”新政和三年行動計劃,企業上市創歷史最好成績,新增上市公司12家,總數達55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30家,總數達124家。高度重視發展民營經濟,實施企業培育、產業升級等九大行動,民間投資增長12%左右,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5%左右;全市新設市場主體91670戶,注冊資本(金)2205.2億元,分別增長28.7%、15%,實有市場主體總數突破50萬戶。
  (二)深入實施轉型創新,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扎實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建設,出臺科技創新“1+3”新政。成功承辦世界石墨烯創新大會。常州科教城連續4年位列中國最佳創業園區第二名,獲評省優秀科技園區和省知識產權服務集聚區。全市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50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23家,新增31家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企業、數量全省第一。國家工業強基工程項目累計達10個、列全國地級市第二。預計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9%左右。改革創新“龍城英才計劃” ,新簽約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超200名,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3年位列全省第一,我市選手宋彪成為我國獲得世界技能大賽最高獎阿爾伯特大獎第一人。深入實施“三位一體”工業轉型升級戰略,十大產業鏈產值增長15%左右,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6%以上,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產值均增長2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5%左右。加快服務業創新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1%左右;數碼大方、航天云網、佰騰科技專利云平臺等“互聯網+”新業態不斷涌現;旅游總收入、接待國內外游客預計分別達937億元、6536萬人次,春秋淹城榮膺國家5A級景區;常州征信平臺加快建設,常州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建成運行。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啟動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高標準農田、高效設施農業面積比重分別超過62%、22%,新增2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糧安保障得到加強,供銷社改革取得新進展。
  (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地條鋼”整治工作通過國家驗收,壓減水泥產能120萬噸,降低企業成本160億元左右。不斷深化產城融合綜合改革,19個市級試點區域建設取得新進展。市級投融資平臺完成整合,向實體化市場化集團化方向轉型發展。完成市、區財政管理體制調整,市、區統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武進區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在全國實現“七個率先”,雷利電機成為全國首家以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的上市公司。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新增世界500強投資項目6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4家;獲批開通進境糧食、冰鮮水產品指定口岸,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等建成投用;常州機場新開通4條境外航線、全年旅客吞吐量達251萬人次。大力推進功能載體建設,常州高新區、武進高新區在全國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分別上升8位、3位,常州經開區建設步伐加快,天寧開發區東擴、鐘樓開發區西進全面實施,蘇澳合作園區籌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家單位被列為省級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孟河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石墨烯小鎮、智能傳感小鎮、殷村職教小鎮入選省首批特色小鎮。
  (四)加快建設美麗常州,城鄉面貌持續優化。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加快重大交通設施建設,溧高高速、常宜高速開工建設,233國道金壇段、360省道溧陽段等工程有序推進,長虹西路快速化改造基本完成。不斷完善城市路網,建成飛龍西路西延、惠國路、蘆墅路等城市道路,地鐵1、2號線工程加快實施。常州污泥焚燒中心一期開工建設。新溝河、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進展順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美麗鄉村示范項目建設全面展開,7個村鎮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竹簀鎮陶莊村入選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5個村入圍首批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溧陽1號旅游公路成為省首批旅游風景道。
  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城市通過驗收。扎實開展 “263”專項行動,累計關停化工企業315家、關閉搬遷畜禽養殖場2583家,長江水上過駁專項整治扎實有效,魏村水源地達標整治基本完成,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68.2%,市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7.9%,省級以上水環境考核斷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優Ⅲ類比例達63.6%。大力推進生態綠城和森林城市建設,建成皇糧浜濕地公園、30個社區體育公園等項目,成片造林1.7萬畝。完成省政府節能降耗總量、強度“雙控”目標,成為國家低碳試點城市。
  (五)更加聚焦富民惠民,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堅持民生優先,制定實施富民增收“1+3+3”文件。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達80%。居民收入穩定增長,預計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740元,增長8.6%,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2%左右。加大精準扶貧力度,第四輪茅山老區“百千萬”幫扶工程取得明顯成效,經濟薄弱村村級總收入全部超過100萬元。積極促進就業創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3.5萬人,扶持創業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市低保標準提高至760元/月,實現大市范圍內同城同標。持續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共有產權房試點穩步推進,各類棚戶區改造新開工25757套(戶)、基本建成19768套(戶),住房保障全覆蓋工程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育現代化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陣,24所新建、改擴建學校竣工,學生、社會對學校滿意度等5項調查均列全省第一,學前教育綜合改革取得新進展。全面啟動“健康常州”建設,綜合醫改深入推進,建成多種類型醫聯體120多個,常州市、金壇區獲全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十大創新舉措獎,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常州中心及產業園加快建設。深入實施幸福康養示范工程,成為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區,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城鄉覆蓋率分別達60%、36%。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常州文化廣場項目順利推進,建成330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面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和張太雷、唐荊川、周有光等名人館加快建設。《常州市志(1986—2010)》成功入選“中國志書精品工程”。同步推進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建成天寧區、鐘樓區全民健身中心,常州運動員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大力提升文明城市建設水平,溧陽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常州成為全國首批全域文明城市。扎實開展平安常州建設,十九大安保成績突出,政法隊伍滿意率全省第一,群眾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獲評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在全省設區市中唯一蟬聯“長安杯”。安全生產工作扎實有力,防震減災、應急管理、質監食藥監、海關國檢、海事邊防工作水平不斷提升。著力辦好民生實事,“三優三安兩提升”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國防動員、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臺、檔案、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六)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效能得到提升。穩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和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武進區、常州高新區、常州經開區行政審批局掛牌運行。有序推進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和“不見面審批”改革,在全省率先公布建設項目中介服務事項清單,“3550”改革初見成效。新政務服務中心建成投運,服務效能明顯提高。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三大一實干”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常州政企通”實現24小時在線服務。深化政務公開,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陽光扶貧”和“三資三化”專項提升扎實推進。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建立市政府常務會議學紀學法制度,全面落實法律顧問制度,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省領先。強化科學決策,組建發展戰略特聘顧問團隊。審計統計、司法行政等工作取得新業績。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及各民主黨派的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521件,妥善解決了一批經濟社會民生問題。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政府系統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實效。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發展成就令人鼓舞。這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加強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個領域的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和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常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部省駐常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常州建設和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產業創新能力仍顯不足,重點領域改革和開放還要進一步提速;資源環境壓力仍然較大,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需要持續用力;民生工作與群眾的期望還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優質化水平有待提升;少數部門和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擔當精神不足,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我們對此高度重視,將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省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重大項目增效年”活動為主題,持續深化增創發展新優勢、種好常州幸福樹“六大行動”,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強富美高”新常州建設取得更大進展。
  做好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必須做到“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謀劃好富民惠民的新思路、新舉措。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夯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滿足群眾多層次養老需求、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和出行條件、提高大病醫療救助水平等方面下更大力氣,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全市人民在小康路上一戶不落,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二是堅持把提升發展的質量效益放到經濟建設的首位。扎實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并舉、有效投資和消費升級共進、外向型經濟和內生性發展同步,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和全要素生產率,引導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加快實現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轉變。
  三是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堅定不移向改革聚力、以創新開路、用開放引領,著力在產城融合綜合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開發區改革創新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在放寬市場準入、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等環節上取得新進展,在產業技術創新、重大平臺建設、龍城英才引育、政府管理和服務創新等方面取得新業績,努力使常州成為全省領先的創新創業高地。
  四是堅持把提升城市競爭力、影響力和美譽度作為不懈追求。圍繞建設具有突出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區域中心城市,在國家和省重大戰略中謀求更大發展,持續優化城鄉布局、不斷完善綜合交通、大力提升城市品質,扎實推進文化名城、旅游名城、運動之城、智慧之城建設,做美大運河文化帶,打造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數字中國常州樣板,提升全域文明城市建設水平,把常州建設成為“江蘇中軸崛起”主樞紐和揚子江城市群重要戰略支點。
  五是堅持把工作推進的系統化、項目化、精細化作為重要方法。堅持謀在遠處、干在實處,善于以系統化思維推動發展,注重以項目化措施抓好落實,自覺以精細化理念開展工作。認真研究制定重點工作推進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與中小企業發展、工業經濟“三位一體”轉型與現代服務業創新升級、生態綠城提升與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持續辦好“三優三安兩提升”民生實事,推動常州發展行穩致遠。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左右;實際到賬外資和進出口總額保持適度增長、質量有所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提質增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把培育新動能與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產業邁上中高端,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
  1.持續聚焦重大項目建設。扎實開展“重大項目增效年”活動,突出項目投資強度、畝均產出效益等關鍵指標考核,引導重大項目建設向量質并舉、效益引領轉變。緊盯十大產業鏈和現代服務業,推進引資引技引智聯動,大力招引一批旗艦型、稅源型、富民型重大項目和優質中小項目。突出產業鏈招商、產業集群招商,運用產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等市場化手段,加速產業和資本集聚。組織實施162個市重點項目,建設瑞聲科技小鎮、星宇車燈研發生產、華潤分布式能源等一批重大項目。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咨詢論證和績效評估機制,促進項目管理科學化、全過程。
  2.大力推進中小企業發展。不斷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推進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扎實開展企業減負行動,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實施企業金融顧問制度,積極開展政銀企對接,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支持。建立完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質量品牌、征信等公共服務平臺,更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打造更多“隱形冠軍”和行業小巨人。深入實施加快民營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四轉”步伐,推動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3.深化工業經濟“三位一體”。推進“中國制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范建設,爭創“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加強“云大物移智”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實施“千企上云”,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扎實推進新一輪十大產業鏈建設,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裝備、以石墨烯為代表的碳材料等特色產業集群,十大產業鏈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7%以上。加快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推進一批國家工業強基工程項目,建設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工廠,重點打造北自所常州基地等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全面落實企業創新“4個90%”要求,組織創新型企業實施100個左右重大科技項目,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100家,不斷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扎實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培育一批享譽全國的常州品牌,建設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
  4.促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深入實施集聚載體建設、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等“五大工程”,著力發展科技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金融,加快建設常州金融商務區,積極引育各類金融主體,主攻產業基金、股權交易等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新金融,全力爭取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加快常州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海峽兩岸(常州)健康產業園等集聚區建設。以信息化、電商化、國際化、品牌化為方向推動專業市場轉型。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加快建設東方鹽湖城茅山源境、孟河小黃山旅游度假區等旅游重點項目。
  (二)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轉換發展動能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第一動力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全力打造長三角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
  1.加速引育集聚人才。堅持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瞄準產業需求精準引進海內外精英人才、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和緊缺型實用型人才,全年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200名以上。加快完善人才保障體系,創新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流動和激勵機制,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更好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打造最優人才生態圈。堅持以高端平臺吸引高層次人才,建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支持在常高校建設一流學科。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深入推進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百千萬工程”,促進新生代企業家加快成長;實施“技能龍城”建設計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精準匹配產業發展的“龍城工匠”。
  2.加快創新載體建設。持續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的研發機構,推動骨干企業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支持政校企合作建立協同創新平臺和創新聯盟,加快在智能制造裝備、石墨烯、光伏新能源、軌道交通等領域打造國家級、省級產業創新中心。充分發揮科教城“創新之核”輻射引領作用,大力推進內涵深化和創新發展,積極推進與中科院新一輪合作,加快江蘇中科院智能院建設,高水平規劃建設“科創走廊”。深入實施“創業常州”行動,重點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打造一批特色眾創空間。大力集聚創新資源,積極承接上海、深圳等地創新溢出效應,推進研發產業化,加快形成創新成果產業化高地。推進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和示范園區建設,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30件。
  3.加快企業股改上市步伐。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企業股改上市,組建上市后備企業股權投資基金和上市公司產業并購基金,打造資本市場有影響力的“常州板塊”。加大上市后備梯隊建設力度,著力推進企業股改,全年新增股份制企業100家,新增上市企業10家以上。引導上市企業再融資,募集更多資金投向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上市企業以產業鏈為核心開展并購重組,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裂變發展。
  4.積極培育發展“四新經濟”。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領產業升級,培育發展數字經濟、分享經濟、綠色經濟、生物經濟、創意經濟等新業態,積極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印刷電子、傳感器等新產業。開展“互聯網+”“智能+”等產業融合行動,加快建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常州中心、航天云網工業大數據平臺、中興能源華東云計算基地等,培育大數據產業集群。積極構建常州特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重點在航空航天、新材料、信息通信等領域培育軍民融合特色產業集群。
  (三)深化改革開放,拓展更多發展空間
  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根本之策,推進深層次的制度性變革,實施引領性的開放新舉措,不斷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1.加快重點領域改革步伐。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持續優化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深入推進產城融合綜合改革,推動常金一體化發展,加快武進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和市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步伐,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堅持以畝產論英雄、以質效配資源,實施工業企業資源利用綜合評價,通過差別化價格、用地、排污和金融政策,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和企業轉型。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財政投入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加強社會事業等新領域債券發行和債轉股工作,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公益性事業投資運營。
  2.深化開發區改革創新。推動各開發區強功能、建生態、創優勢,集中力量做強主導產業,培育特色創新集群,著力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加快向現代產業園區轉型。構建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國家高新區和60%的省級開發區完成循環化改造。推動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爭先進位,推進常州、金壇、溧陽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進一步加快天寧開發區東擴、鐘樓開發區西進步伐。優化特色園區布局,推動資源整合和功能提升,把園區的承載力和競爭力做得更強。
  3.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把對外合作園區作為推動新一輪開放開發的重要引擎,推進中以、中德、中瑞等國際合作園區加快建設發展,推動蘇澳合作園區建設取得新進展。促進外資質效提升,提高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利用外資占比。加快復制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營造符合國際慣例的商務環境。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進口交易中心等外貿新業態,積極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支持企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引導軌道交通、光伏、工程機械、紡織服裝等優勢產能更好地“走出去”。
  (四)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1.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農業提質導向,提升發展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種源農業等優勢產業,實施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十大本土農產品品牌培育計劃,深入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壯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動農業企業股改上市。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新北區省級試點區建設,實施創意休閑農業提升行動,大力提升鄉村旅游品質,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著力打造優質農產品電商平臺和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集聚區。
  2.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鄉產業發展、要素配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全面一體化。深入實施省級經濟發達鎮和市級中心鎮擴權強鎮改革,建設一批“產鎮人文”有機結合的新型小城鎮。把特色小鎮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加快打造一批省級以上特色小鎮。統籌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全域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建設“兩區十點”示范、試點項目,傳承提升農耕文明和鄉村特色文化。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建設“四好農村路”,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確保村莊污水設施覆蓋率達70%以上。
  3.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80%的行政村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武進全域推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爭取到年底盤活集體建設用地2萬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金突破20億元。持續推進“三資三化”專項提升行動,規范壯大村集體經濟。
  (五)提升功能品質,增強中心城市能級
  以打造“江蘇中軸崛起”主樞紐和揚子江城市群戰略支點城市為目標,深入實施精美常州提升行動,推進城市更新,塑造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著力提升城市集聚力、帶動力和影響力。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東融西進、南接北聯”區域大通道建設,開工建設溧廣、蘇錫常南部通道等高速公路和沿江城際鐵路等重點工程,積極推進常泰過江通道、常溧高速北延、鎮宣鐵路等前期工作,建設天目湖通用機場,完成常州火車站南北站房一體化提升改造。加快常州綜合港務區建設步伐,著力構建“三港一區”聯動發展新格局。實施機場路快速化改造、340省道改擴建等工程,加快地鐵1、2號線建設。積極推進與周邊城市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實施魏村水廠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改造、天然氣利用三期、江邊污水處理廠四期等項目。加快推進新溝河、新孟河等水利工程建設。
  2.彰顯江南水鄉風貌。高質量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堅持精明增長、精致建設,分類分區推進城市更新試點,實施中心城區72個低效用地改造提升項目,加快改造易淹易澇片區,有序推進老小區、城中村、背街小巷整治。加快城市新片區建設,加強城市設計,打造常州文化廣場等一批“城市客廳”。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積極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效益的經濟長廊。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一批名人館、張太雷紀念館新館等對外開放。
  3.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精品街道”行動和市容專項整治工程,完善城鄉一體長效管理辦法,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深化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治理,突出抓好工程運輸車、電動自行車整治,加快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促進社會停車資源共享,讓市民出行更方便、更舒心、更安全。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全面整合公共信息資源,加強大數據運用,打造智慧常州“一朵云”。
  (六)優化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宜居家園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優良生態作為加速轉型的“綠色引擎”,推進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為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宜居環境。
  1.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開展“263”專項行動,實施碧水藍天凈土工程。加強水環境治理,深入推進武進生態保護引領區建設、新北沿江生態保護工程,實施主城區“暢流活水”工程,嚴格落實“河長制”,確保29個國、省考核斷面水質達標。強化大氣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完成省下達的任務,讓市民擁有更多的藍天。積極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序推進農用地及工業用地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治理修復。
  2.打造生態綠城升級版。持續推進生態綠城“六大工程”,實施森林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新老運河等重要河道兩側生態綠道、親水廊道建設,實現增核6000畝,擴綠2000畝、聯網50公里、成片造林1萬畝,為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將生態綠城建設與運動健康相結合,建設一批便民親民的社區體育公園和健身步道,打造公園綠地“10分鐘服務圈”,讓公園動起來,讓群眾樂起來。
  3.推動綠色發展常態化。全面開展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創建,支持溧陽、金壇參與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武進、新北創建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發揮武進綠色建筑產業集聚示范區效應,加快建設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積極探索垃圾處理長效機制,實現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倡導和推進綠色出行,積極發展城市公共自行車網絡,年內投放2萬輛有樁單車。
  (七)聚焦富民惠民,持續增加民生福祉
  把富民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1.促進城鄉居民增收。以創業帶動更高質量就業,推進省級創業型街道(鎮)、社區(村)、園區創建,保障好重點群體就業,建設就業創業先行區。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拓寬農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堅持陽光扶貧、精準脫貧,實施新一輪茅山老區幫扶工程,確保全市70%以上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人均年收入達到脫貧標準,經濟薄弱村村級總收入有較快增長。創新扶貧協作模式,促進對口支援地區群眾脫貧致富。
  2.優化提升公共服務。以推進省定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為抓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均衡。進一步優化教育規劃布局,完成20個學校建設項目,深入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和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不斷擴大幼教資源有效供給。支持科教城建設省高水平高職教育園區、深化中德職業教育合作,積極創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推進“健康常州”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做實做優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支持中醫藥發展,市婦幼保健院、市一院鐘樓院區等重點項目竣工投用。推進幸福康養示范工程,養老機構醫療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城鄉覆蓋率分別達65%、38%。推進運動健康城市建設,新建一批百姓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辦好常州市第十五屆運動會。
  3.健全完善社會保障。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等待遇標準,推進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實現住房公積金擴面9萬人,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新開工各類棚戶區改造2.2萬套(戶)、基本建成1萬套(戶)。實施精準救助保障工程,加強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制度的配套銜接,提高城鄉低保、低保邊緣家庭一次性生活補貼標準。
  4.持續辦好民生實事。圍繞“七個有”要求,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統籌謀劃、量力而行,辦實辦好以“三優三安兩提升”為重點的30件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突出抓好“一場”(停車場)“兩道”(清潔河道、親水步道)“三園”(社區體育公園、小游園、幼兒園)“四治”(易淹易澇片區治理、老小區安全隱患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工程,補齊民生短板,打造民生亮點。實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六項行動”,努力讓常州的孩子吃得好、長得壯、眼睛亮,健康快樂地成長。
  (八)創新社會治理,共建共享美好常州
  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保民安、促和諧,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1.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行社區網格化治理模式,發揮“全要素網格”的治理效能,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加快建設公共服務“一站式”受理平臺和社會組織綜合服務平臺,改造提升30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扎實推進全國和諧社區示范城市創建,支持新北區建設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城市、農村和諧社區達標率分別達96.5%、86%。
  2.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開展“愛常州”引領行動,創新提升道德講堂,培育更多志愿服務品牌。實施文明城市建設三年提升行動,深化常態長效管理機制,力爭全域文明城市建設水平全國領先。持續推進法治常州建設,扎實開展“七五”普法。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成200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升“文化100”等惠民工程,加快建設“書香常州”,打造“常州三杰”等紅色文化品牌,推出一批文藝精品力作,為廣大市民提供更豐富的精神食糧。
  3.全力保障安全穩定。深化平安常州建設,完善現代治安防控體系,加強源頭治理,推進聯動共治,加強合成維穩中心、公共安全監管中心建設,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切實增強公眾安全感。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強化糧食安全責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做好金融等領域風險防控,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與此同時,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工作,提高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水平,加強外事僑臺、檔案方志、民族宗教、氣象、老齡、殘疾人事業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新的時代、新的征程,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八個方面本領”,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創新型政府、廉潔政府。
  (一)堅持依法行政。扎實推進政府立法,全面推行政府公職人員學紀學法制度,發揮好法律顧問作用,切實增強依法行政能力。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轄市(區)層面整合組建5-7支綜合執法隊伍,常州經開區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強化行政權力監督,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健全司法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機制。持續深化政務公開,重點推進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二)堅持科學決策。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充分發揮發展戰略特聘顧問的作用,支持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加強對事關常州長遠發展的重大課題研究。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更好地聽民聲、聚民智。嚴格遵循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與容錯糾錯機制相結合,既規范決策行為,又支持創新實踐。
  (三)優化政府服務。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城市。市、轄市(區)組建行政審批局,推進武進區行政管理體制綜合改革、新北區簡政放權集成改革。用好政務服務“一張網”,積極推進“不見面審批”,繼續優化和全面實施建設項目“五聯合一簡化”聯審聯辦機制,推行企業投資項目信用承諾制,高質量實現“3550”目標。提升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市政務服務中心全面建立“一窗通辦”新模式。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加強重點工作督查,強化部門責任擔當。完善政府目標管理體系,對所有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實行績效考核。牢固樹立“服務就是義務、服務就是環境、服務就是效益”理念,用心當好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群眾的“店小二”,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讓最優服務成為常州發展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
  (四)加強廉政建設。堅定不移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強化對政府投資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的審計和管控督查。管好用好公共財政資金,嚴控“三公”經費,一般性公共預算支出和政府專項資金壓降10%。盤活用足國有資產,對市級黨政機關及其下屬單位用房實施集中統一管理。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重要指示,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鍥而不舍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堅決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堅決查處隱形變異“四風”問題,樹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xin)思想(xiang)引(yin)領新(xin)實(shi)(shi)踐,新(xin)時代開(kai)啟(qi)新(xin)征程。讓我們更加緊密(mi)地團結在(zai)以習近平(ping)同志為核心的(de)黨(dang)中央周圍(wei),以習近平(ping)新(xin)時代中國(guo)特(te)色社會主義思想(xiang)為指引(yin),在(zai)省委、省政府(fu)和市委的(de)堅強領導(dao)下,凝心聚力(li)、開(kai)拓創(chuang)新(xin)、真抓實(shi)(shi)干,為種好人民滿(man)意幸(xing)福樹、建設“強富美高”新ღ(xin)常州而不懈奮斗!

掃掃后在移動手機打開現階段頁
乐鱼官网在线登录 杏彩平台官网 乐鱼全站官网 九游娱乐官网 九游娱乐APP kaiyun在线登录入口 星空体育app登录入口 bat365在线登录网站 bat365 乐鱼体育官方网站